2022年3月3日,为了进一步提升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我校特地请来了四川省特级教师李筱华老师来分享关于她在小学语文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两次课堂教学,李老师主要讲了她的成长故事、教育思想、代表课例、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程评价。

李筱华,“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四川省骨干教师”“四川省普通话检测员”“绵阳市政协委员”,原绵阳市游仙区七一剑南路小学副校长,现任绵阳市游仙区教师进修校副校长、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师,先后获得游仙区、绵阳市、四川省“师德标兵”“名优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省骨干教师”“省教学名师”等各种殊荣达十余次。除了这些荣誉称号,李老师还有很多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比如教研教改、教师培训、学校管理。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浸透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一颗愿意成长与坚守的心。李老师的父亲以德影响着李老师的一生,这说明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李老师说:“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知道幸福”,也正因为如此,李老师时时刻刻谨记着“要读书”这个观念,这是一颗愿意成长的心。在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她通过层层竞赛、层层磨练才有了今天的她。在教育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做好每一次工作,不求任何回报,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一颗愿意坚守的心。
独特的教育思想。在多年的教学中,李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经历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她强调真真正正教语文,实实在在去创造:抓住关键词,破解言语密码;探索言语规律,形成实践能力;巩固言语方法,突出实践创新。在课堂中,李老师引导同学们体会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并且,李老师还以她的一个代表课例《圆明园的毁灭》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实现是如何在具体的课文中体现的。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叶澜老师的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然后再讲了李老师自己对上好一堂课的评价标准。在这堂课中,这些评价标准与一些学生意识当中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思维上的碰撞,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多学生才真正知道怎么才能上好一堂课。比如,有待完善的课才是好课,从课堂交流中得知,一些学生认为,一堂好课是要上得完美,是一堂追求完美无暇的课。但是,有缺陷才是最真实的“指标”,只有在这样追求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变得博大。并且,针对评价标准,李老师还给学生展示了《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受益匪浅,同学们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课堂教学结束后,李老师给学生分享了教师必备的网络平台。比如,老百晓平台,学习强国。她用“处处留心皆学问”“做教学人要注意细节”提醒大家做人做事的道理。
见贤思齐,积极进取。我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此次特级教师李老师展示了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活动中的经验。本次课目标明确、环节紧凑、讨论热烈,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展示了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对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图文:2019级6班刘胡梅;审核:钟贤权、雷洋)